
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经标注文献及截图,请知悉。 就在中国与日本在APEC会议期间释放出缓和信号后,仅仅不到24小时,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却用一场“背后捅刀”的操作,彻底撕破了刚刚建立的脆弱平衡。 高市早苗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接连发布内容,公开宣扬自己与台湾地区代表的会面,甚至公然使用“总统府资政”这一极具挑衅意味的称呼。
这种直接踩踏中国底线的行为,不仅激起了中方的强烈不满,也让国际社会对她的外交诚意产生了极大质疑。 10月31日到11月1日,APEC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。这原本是一个多边外交的舞台,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改善双边关系的绝佳机会。 中日领导人也借此契机完成了会晤,这是高市早苗上任以来与中方的第一次面对面接触。
会晤中,中方明确表示,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两条红线,必须得到严格遵守。中方反复强调,只有正视历史、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才能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。 高市早苗在会上也作出了回应,表示“愿意坚持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立场,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”。 这样的表态,在当时被外界解读为一种“积极信号”。毕竟,高市早苗上台后,中方并未向其发送贺电,而她却多次通过媒体表达对中日关系的重视。这次会晤被认为是一次“破冰”之旅,为两国关系注入了些许暖意。
然而,这种期待并未持续太久。 就在APEC会晤结束不到一天,高市早苗便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动态,内容是她与台湾地区代表林信义的会面,并直接使用“总统府资政”这一称呼。 众所周知,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任何涉及“两个中国”或“一中一台”的言论,都会引发中国的强烈反应。 高市早苗的这一操作显然是一次刻意的政治挑衅,不仅背离了此前在会晤中的承诺,更将刚刚释放的缓和信号彻底击碎。
更让人愤怒的是,这种挑衅行为并非外交失误,而是精心设计的政治投机。背后隐藏着她对内稳固右翼基本盘、对外向美国表忠心的多重考量。 高市早苗能够坐上首相的宝座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极右翼势力的支持。这些势力崇尚修宪、主张对华强硬,甚至否认日本的侵略历史。 在高市早苗上台后,如何继续获得这些保守派力量的支持,成为她执政的关键课题。
通过在涉台问题上的高调表态,高市早苗向国内的右翼势力释放了明确信号:她不会在对华强硬上退缩。这样的姿态,无疑能够稳住她的基本盘,同时为她的安保政策提供舆论支持。 她在施政演说中提出要将防卫费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%,并加速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。这些鹰派政策的背后,正是她对右翼势力的妥协与迎合。 美国一直希望日本能够扮演“亚太前哨”的角色,充当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。高市早苗显然深谙这一点,因此在涉华问题上不断加码,以此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APEC期间,她与美国总统会晤,双方再次强调“台海和平稳定”的重要性,并明确反对以武力改变现状。这种对华牵制的表态,显然是在向美国传递信号:日本依然是最可靠的盟友。 高市早苗在涉台问题上的挑衅,正是她向美方“献礼”的一部分。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巩固日美同盟,同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外交筹码。 两天内连发声明
针对高市早苗的挑衅行为,中方迅速作出反应。11月1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行进行了严厉谴责,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,任何涉及分裂中国的言行都是不可接受的。 11月2日,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再度发声,指出高市早苗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日四点政治共识,破坏了两国间的政治互信。 发言人明确表示,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“台独”言论,并呼吁日方立即纠正错误,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。
中方的表态不仅语气强烈,更释放出一种清晰的信号:中国不会对任何挑衅行为妥协或容忍。在台湾问题上,红线不可触碰,底线毫不退让。 高市早苗的挑衅行为,表面上看似“强硬”,实则是一场危险的政治投机。她试图通过这种边缘挑衅来迎合国内外的多方利益,却忽视了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。 中日之间的经济联系极为紧密,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容忽视。任何破坏两国关系的行为,都会对日本企业的全球布局产生深远影响。
不少日本企业已经对高市早苗的外交政策表示担忧,认为她的对华强硬路线将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,削弱日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。 对中国来说,台湾问题是不可触碰的红线。任何试图挑衅中国主权、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,都必然遭到坚决反击。 高市早苗必须认识到,只有尊重历史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才能为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。
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